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大现象便是农民起义。广大农民不甘心被过度地压迫与剥削,选择站起来反抗,以表示自己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。有的时候,甚至能够将整个王朝的根基都覆灭,最后天下大乱。而且,农民起义大多都是爆发于王朝的末年,在那个时候,王朝进入衰退期,虚弱无力,需要用上数年时间去镇压。农民,在历史中,哪些朝代末年所爆发的农民起义是跟宗教相关的呢?
首先,汉朝末年的黄巾起义。东汉末年,朝廷政治腐败,边疆战事不断,赋税严重,民不聊生,很多百姓都难以继续生存下去。于是,黄巾起义爆发了,这是一场动摇了东汉政局的起义,更是将东汉末年的格局也改变了,形成了地方强,中央弱的局面。
起义军“黄巾军”的领袖张角,他是太平道的创始人。太平道是张角根据《太平经》所创立起来的宗教,他们利用封建社会下的平民,信仰宗教,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宗教集团,随后将这些优势都化为己用。因为在古代的时候,处于底层的平民们封建思想极其严重,因此十分容易就会被一些宗教人士所利用。那些宗教人士则是表面上打着建立宗教,造福百姓的旗号,实际上是利用他们的懵懂,实现他们那不可告人的目的。
公元184年,张角以“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,岁在甲子,天下大吉”为口号,率领30余万太平道教徒准备起义,不过因为有叛徒提前高密,使得起义被迫提前了,那些起义军头包裹着黄巾,被叫做黄巾军,所以起义也被叫做黄巾起义。最后,这场起义被曹操等人平定了。
其次,元朝末年的红巾起义。元朝末年,中原地区受蒙古族的统治,平民们受到了严重的压榨,由此爆发了很多的农民起义。其中,由韩山童、刘福通等人所发起的起义队伍逐渐壮大,各地纷纷出现了起义军,因起义军头裹红巾,故称“红巾军”。原属红巾军的朱元璋独树旗帜,在乱世当中崛起,最终实现统一全国,建立大明王朝。
红巾起义同样是由宗教发起的起义,韩山童是白莲教教徒。早在唐朝的时候,白莲教便已经出现了,随后流传于民间。因为白莲教的教义简单,所以就很容易会被劳苦的民众所接受,这便使得白莲教难以被消灭。
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,白莲教被越来越多的人利用,白莲教也发生了变化。而红巾起义的几位领袖都是白莲教的,他们拥有众多的教徒,在韩山童等人的密谋下,一三五一年,红巾起义爆发了。在元朝忙于应对红巾军的时候,朱元璋在江南趁机崛起。
再次,明朝末年的徐鸿儒起义。明朝万历年间,爆发了一场由王森发起的宗教起义,这次起义的掌控者仍旧是白莲教。在王森被抓牺牲以后,其弟子徐鸿儒接过起义的旗子。在一六二二年五月十一日,于河北、山东等地相继发起起义,继续抗击着明朝的统治,起义军同样以红巾为号。
在宗教的影响下,徐鸿儒的起义吸引到了很多信徒。在众多白莲教的教徒拥护下,起义军所向披靡,规模没多久便发展到了数万人。不过由于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,跟其他地区的起义没有配合好,使得起义6个多月便被明军平定下来了。不过,也正是这场起义,拉开了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信号。
还有清朝的川楚白莲教乱。清朝嘉庆年间,四川、陕西、河南、湖北等地爆发了一起叛乱,这是白莲教教徒武装反抗清政府的事件。白莲教当时的领袖的是张正谟,一七九六年,张正谟率众先起,随后其他地区的教徒也是纷纷响应起义。清朝马上出兵镇压,历时九载,起义军被清军陆续击破,一八零四年,起义被平定。
这次起义最终会失败的原因是:第一,各地的白莲教没有形成有效的统一,就只是纷纷于各地起义,令清军能够将之一一击破;第二,缺少明确的政治目标,一直采取流动作战,将队伍耗到灭亡,不明白自己为何而战,战略眼光较为短小;第三,宗教性质问题,宗教起义通常都是很难能够成功的,毕竟其所吸引到的大多都是思想落后、为了生活才加入的贫民,他们有吃喝便足够了,战斗力不能跟训练有素的正规军相比。
最后,清朝的太平天国运动。一八四三年,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。而这来源于基督教。在得到了多年的发展以后,洪秀全有了上万的信徒。一八五一年,洪秀全等人于广西金田发起起义,史称:金田起义。之后建立太平天国,这同样是利用宗教来做掩护的起义。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十九世纪中我国叶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,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,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。但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。
那么,为什么会用宗教来发起起义呢?
这跟我国古代封建思想是有关系的。封建社会,民众的思想落后,尤其是那些底层的平民,几乎全是文盲,崇拜鬼神。相信宗教宣传救苦救难,解救众生,能够令他们脱离灾难。就这样,无知的平民们便会加入到宗教里面,盲目信仰,对宗教唯命是从。而对于有心之人来讲,这属于发展势力最好的手段。另外,拿宗教进行掩护,通常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,集齐上万人也不会有人管,普遍会认为那是一个宗教的会议,不会往起义的方面去想。
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,如有侵权,及时告知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3205817931 邮箱:490598403@qq.com